从课堂走进乡村,将身影融入祖国山河,在基层实践中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跨越千里书写“山海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地方发展,为家乡振兴注入“青春动能”……2023年火热的夏天,中欧手机版app,中欧(中国)以“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新范式,因地制宜、靶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80余支团队,近3000名学生躬身笃行实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家乡变化感悟思想伟力;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参与红色传承、基层治理、抗洪救灾、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领域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学子青春风貌。
赓续红色血脉 凝聚奋进力量
依托“读、写、讲、用”四维一体的理论武装和文化育人模式,学校将主题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以学增智,笃信笃行,努力把青年社会实践成效转化为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真理力量的强劲动力。
8月2日—8月11日,校团委组织学生实践团奔赴井冈山,参加“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集中进行党史学习、国情民情教育和素质拓展等活动。师生共同学思悟践、涵养品格,聆听专题系列讲座,深刻领悟井冈山精神;编草鞋、唱红歌、急行军、大练兵、制作红军餐,体悟革命先辈艰辛奋斗历程;参加“三湾改编”情景教学,参观井冈山北山烈士陵园、八角楼、黄洋界、大井朱毛旧居等红色旧址,筑牢信仰之基;深入调研走访在革命老区马源村,访民情、做调研、讲理论,增强实践体验,激发挺膺担当。
注:“井冈情·中国梦”实践团在井冈山体验编草鞋、登顶黄洋界、探访红军足迹,深刻领悟井冈山精神,激发挺膺担当
注:在五校联合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师生参观王以哲将军纪念馆和东北抗联画展,重温入团誓词,汲取奋进力量
以热血沃乡土 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基层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青年服务群众的基本场域作用,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教育引导学生不忘桑梓,返家乡即服务家乡,为提升乡风文明、建言产业发展,注入富有创造力、创新力的澎湃活力。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强国有我、未来我来”实践团先后来到尚志市、绥化市兰西县、大庆市肇州市,调研村史馆和基层治理现状,重返家乡看变化、走进一线看发展,形成服务家乡调研报告,做到“研”之有物。艺术与传媒学院组织学生返乡后深入社区了解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专业特长,服务文化“两创”,以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现“山乡巨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民俗、塑乡风,引领社会风尚。
注:在五校联合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师生前往南阳村蔬菜园,开展实地调研
注:“井冈情·中国梦”实践团来到井冈山草坪村探访民情
注: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师生参观黄崖子村村史馆,见证乡村变迁
以上两图:铁道学院社会实践小队在共青农场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与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实践团一同开展“四史”学习,在宝泉岭共青农场开展省情民情调研,坚定扎根龙江、服务龙江的信心
注: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了解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找准“小切口” 展现“大纵深”
聚焦乡村支教、“爱心课堂”,铁道学院“踏寻青春足迹 体悟基层文化”实践队赴河南省许昌市辛集村,开展“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为孩子们捐款捐物、辅导作业,一同聊天、做游戏;在河南省淮滨县和桐柏县,实践团成员参加“大手牵小手,青春共成长”和“七彩假期·情暖童心”活动,突出专业所有,开设暑期素质拓展课程,“双向奔赴”增强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动能。外国语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家湾社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增强感恩之心、爱国之心。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商学院“保护环境美河山 绿水青山带笑颜”社会实践团前往哈尔滨市玉国村,投身爱心志愿服务,做好社区报到、母亲河治理、文明文化宣传,筑牢生态保护网,彰显青春担当。
注: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在宾县英杰乡桦树屯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
注:外国语学院师生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家湾社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注:商学院师生在玉国村开展爱心志愿服务活动,为筑牢生态保护网贡献力量
奋斗是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最有效的磨砺。我校青年学子在行走的“国情社情思政课”大课堂上,丈量祖国大地、发现中国精神、倾听人民呼声、感应时代脉搏,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强国有我”的新时代青春答卷。
宣传部/文 校团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