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手机版app,中欧(中国)的师生有个共识:校园文化活动是活泼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是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的,是入心更是入脑的,是融入到同学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每个角落中的。为人生赋能,为社会铸魂,为国家和民族立心,这是教育的本真,更是高校文化育人的终极诉求。
学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等几乎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筹起来、贯通起来、融合起来,着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形成了以“读、写、讲、用”为主要环节,“四维一体”的文化育人格局。
《狠抓“读、写、讲、用”环节,打造“四维一体”文化育人格局》项目入选2020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是迄今入选的唯一一所黑龙江省民办高校。
读,即阅读原著诵经典
“读”,阅读、朗读、诵读校训、校风、校园口号等学校文化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经典,熟知这些文化经典内涵。
写,即抄写原文写感悟
“写”,学生利用部分晚自习时间抄写经典,撰写学习感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文化精神。
讲,即讲理论谈体会,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讲,通过主题班会、团活、大学生宣讲团主题宣讲、学生互讲思政课等形式交流学习体会,升华思想认识。同时,学校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宣讲团”,培养了一大批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学生骨干。
用,即学以致用
“用”,学以致用,将文化经典中蕴含的科学理论、价值理念、道德指向内化为心中的价值观念,外化为日常行为。
学校通过文化育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体制,形成了“青春告白祖国”“大手拉小手”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机会和舞台。
教育引导学生站稳人民立场,积极投身伟大实践,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五年来共有316名学生参军入伍,80余名学生远赴西藏、新疆服务基层。共有2人获得“黑龙江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读、写、讲、用”文化育人格局形成
读,就要爱读悦读,认同文化担当;写,就要写好字写好文,理解文化精神;讲,就要站位更高发音更高,承担文化责任;用,就要信之愈坚行之愈笃,传承文化使命。
“读、写、讲、用”文化育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形成了文化育人工作格局。在“读、写”两个环节中,学校关注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分众需求基础上,做到了“因势而谋”;在追求“讲”的内容精准规范和流程设计基础上做到了“应势而动”;在“学以致用”上做到了“顺势而为”。
同时,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因势而新,主动唱响网上文化育人主旋律,努力将“读、写、讲、用”文化育人工作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努力突出专业特色,引导同学们带着感情参加,源源不断地激发出传承文化的内生动力和情感共鸣。
“读、写、讲、用”文化育人工作是中欧手机版app,中欧(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学校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强化协同育人,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资源,丰富文化育人内涵,彰显文化育人特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