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歌写浩荡,海安启新坛。10月26日,位于江苏海安市的中欧(中国)长三角产教融合(立发)园区正式启用。首批入驻园区的600余名学生将从这里再出发,接受全新的企业课程实训体系,领略长三角地区独特魅力,感受发展蓬勃脉动,磨砺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
学校官网推出“长三角产教融合园区专题”,聚焦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探索新作为,展示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新举措新成就,讲述师生服务社会发展,把个人发展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故事新成绩。
在海安市融媒体中心,我校2022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四个年轻人正在实习岗位上挥洒着他们的青春和热情。靳子龙、邵鹏龙、赵淑娟和吕思慧是入驻长三角产教融合园区的第一批学生,他们正在用实战工作磨砺翅膀,在一音一字、举手投足间,奏响青年服务社会发展的强音。
在点滴中积累 让话筒在手中越握越紧
注:靳子龙
“实际工作中的现场报道要比上镜课更加有现场感”,在融媒体指挥中心已经实习一周的靳子龙,每天要完成出镜采访、配音等工作。实际工作中带来的现场感让靳子龙感受颇深。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靳子龙虽然经历过专业的主持人培训,但是严格的新闻制作流程,还是给了靳子龙许许多多的新奇,每一条新闻的诞生要经历充分的策划、采访、拍摄、剪辑、配音、审核、播出,每一个环节都不容马虎。 在融媒体指挥中心,靳子龙是一个不断尝试各个岗位的新员工,但更是一名学生,从点滴的工作中去积累,从学习到模范,再到创新,靳子龙相信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对得起手中的话筒。
面对新的挑战 不断给自己加码
注:邵鹏龙
实习第一周的工作以学习为主,刚刚进入第二周,邵鹏龙就迎来了新的挑战,要完成部分新闻稿件的配音。“我要在20分钟内配音4条稿子,第一次配音很紧张,配了几次才完成”,回忆起第一次完成新闻配音,邵鹏龙还是既兴奋又紧张。这一次的配音经历让邵鹏龙发现了自己在字音、断句等方面的不足,更看到了自己与经验丰富的老主持人之间的差距,邵鹏龙决心给自己加码,刻苦练习。 作为一个时政栏目主持人,一方面对主持人专业素质能力要求高,另一方面对心理素质要求高,但是邵鹏龙从不畏惧挑战,也更加坚定了从事主持人和配音员的信念,认定梦想,接近梦想,邵鹏龙在这条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
实习中遇到良师 重拾职业信心
注:赵淑娟
对于赵淑娟来说,从实习中增强了自信,这份收获可能会比提高了专业技能显得更为重要。虽然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是在赵淑娟眼里,电视台的“门槛”很高,甚至觉得自己可能无缘专业对口的工作了,也做好了毕业后转行的准备。这次实习经历,让赵淑娟找回了自信,也对自己的未来择业做了重新的规划。 在民生新闻栏目实习的赵淑娟感到很幸运,因为她遇到了一位专业能力强并且有耐心的老师,“老师每天除了指导我如何播报新闻、矫正发音,还会帮我制定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原来电视台的工作并非高不可攀,但只有过硬的本领才是叩开电视台大门的敲门砖。初入社会的赵淑娟遇到了良师,为那个潜藏在心底的主持梦重新插上了翅膀,找到了方向。
不怕失败 用100%的热情换取一份进步
注:吕思慧
坐在导播台前,看着数十个按钮,吕思慧紧张到心跳加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练习吕思慧参加过很多,但是广播主播的实际操作还是第一次。吕思慧实习的是一档在以聊天的形式播报新闻的栏目,实习第一天开始,吕思慧就承担起了副播的工作,虽然只负责一个按钮,吕思慧还是会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出错。 结束了上午的直播,下午要对直播节目进行剪辑和重播,这其实也是吕思慧自我检查和反思的过程,“找到自己操作不熟练、断句不流畅的问题,然后一点点去纠正”,在吕思慧看来,每天她都用着100%的热情去换取可能小小的进步,但相信积累下来进步也会是巨大的。 唯有使命不可负,最是责任重于山。从选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那天起,作一名主持人的种子就已在心中种下,实习的日子里,四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将不断丰实自己的羽翼,相信经过这番历练,他们将距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他们将勇于奋斗担当,增强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学校和家庭的殷切期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青春之我建功立业新时代新征程。
(宣传部/文)